发布时间:2016-11-05 11:32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连日的阴雨把三门峡带入了深秋的寒冷之中,但磁钟乡寺庄村76户贫困户却没有感觉到一丝寒意,他们的内心反而荡漾着阵阵暖流,因为年底这76户就要脱下贫困户的“帽子”,迎着朝阳踏上幸福的道路。
磁钟乡寺庄村驻村工作队队长赵静拿着自己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一页一页地翻着,上面被标记得密密麻麻,笔记本上记录的就是她带领驻村工作队进村开展工作以来的“成绩单”。
“访”字排头 一路留下“脚印”
“如何在新一轮扶贫开发中抢抓机遇,做到精准扶贫是我们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共同思考和谋划的问题。”这是赵静今年4月18日被选为驻村工作队队长后第一时间召开村两委及村组干部座谈会时提出的问题。
半年多的时间,赵静带着所提出的问题和大家的意见建议,想办法、出点子、谋路子。通过走村串户摸底调查,全面摸清了村情民意。在她看来,导致寺庄村有76户280人致贫的原因有五类,其中缺资金19户、缺技术21户、因病25户、因残8户、因学3户。按照“五个一批”脱贫方针,发展教育脱贫53人,发展产业脱贫205人,社会兜底22人。
原因调查清楚后,驻村工作队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脱贫计划,通过本村落地企业带动、争取项目资金、举办招聘会等有效措施,为贫困村和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目前寺庄村脱贫攻坚工作扎实推进,年底前整村脱贫的目标基本能实现。
“谋”字为重 一起寻找“出路”
寺庄村位于我区东部,现有耕地面积2300亩,其中大田蔬菜600亩、金银花栽植300亩、香菇大棚120亩,是典型的农业村,全村经济来源主要靠种植和养殖。要想让寺庄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光靠政府部门的“输血式”帮扶是不够的,还得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激发内生活力。
在深入走访、充分调研、反复讨论的基础上,驻村工作队制定了扶贫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思路,即:以产业发展为动力,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种植业;引导发展养殖业;开展技能培训、提高致富本领;发挥帮扶单位优势,开展综合帮扶等五项重点内容。根据前期采集到的贫困户基本情况,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一起逐一分析致贫原因,分类统计,根据原因制定每户的帮扶措施,并制作板面上墙公示。
寺庄村香菇大棚项目是驻村工作队脱贫计划中重要的项目之一,该项目新建10座香菇大棚,占地5000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年利润在10万元以上,可直接带动26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与此同时,驻村工作队按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工作思路,大力开展贫困人员技能培训,共开展各类种植、养殖类培训3次,培训120余人次。同时,积极鼓励贫困群众到本村龙头企业铭鑫金银花公司、金菇园香菇大棚等企业务工,累计带动100余农户投入到特色产业发展上来;联系三味奇食品、丹尼斯等企业在本村开展招聘会2场,提供其他相关招聘会信息5场,全村46名贫困户与相关企业签订了用工合同。
“干”字当先 一心搭建“桥梁”
民之所需,我之所向。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制约了群众出行和村经济发展。为帮助村民解决困难,驻村工作队深入田间地头,实地听取了解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及时与村干部探讨研究,商讨解决办法。
半年来,驻村工作队协调区黄河河务局项目资金40万元,为村900米道路进行硬化和排污管道的修建,协调帮扶单位筹集2万元完成该项工程前期路基处理等工作;协调区扶贫资金4.5万元,修建50立方水池一座,铺设管道1500米,解决村办企业用水,企业每年向村交纳水费1.5万余元;协调帮扶单位筹措亮化工程资金20万元,修建50盏路灯;协调区水利局防汛抗旱资金10万元,修建排洪渠1200米;协调区财政局“一事一议”项目,为老村小学门前硬化道路1200米,解决学校师生出行难问题。
《迎着朝阳踏上幸福的道路 ——磁钟乡寺庄村驻村工作队工作纪实》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x.yuduxx.com/hubin/{498146.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